1、内部控制规范的定义
内部控制是指一单位内部的管理控制系统,即为保证单位经济活动正常进行所采取的一系列必要的管理手段,不只包含单位最高管理当局用来授权与指挥经济活动的各种方法办法,也包含核算、审核、剖析各种信息资料及报告的程序和步骤,还包含对单位经济活动进行综合计划、控制和评价而拟定的各项规章规范。内部控制的目的,最根本的是保护单位财产、检查有关数据的正确性和靠谱性、提升经营效率、贯彻既定的管理方针等四个方面。
2、会计电算化对内部控制规范的影响及内容
会计电算化系统与手工会计系统相比,表现出一些新的特征:在数据的采集、存贮方面比手工会计系统形式上更多样,方法上更快捷;在核算形式上比手工会计系统更省力省心;在数据传输方面,更便捷;账簿的定义已被抽象化;会计工作职位设置出现了新的特征。
电算化会计信息管理软件的内部控制可以划分为:组织控制、操作控制、系统安全控制、系统开发控制和系统维护控制等相互配合的系统运行环境方面的控制。它们都是用来预防、发现、纠正系统所发生的错误、舞弊和问题,使系统能正常运行;是提供靠谱和准时的信息保证。与手工会计系统相比,它们也是计算机应用于会计信息管理软件所产生的特殊控制。
3、会计电算化信息管理软件下的内部控制存在的一些问题
1、财务管理系统缺少兼容性,系统内部衔接较差,导致内部控制困难程度大
现在财务管理系统开发商大多各自为战,为了角逐的需要,各软件开发公司之间互相保密,缺少交流与合作,因此导致不同软件之间数据的兼容性差,非常难达成数据信息共享。而且不一样的财务管理系统因软硬件环境需要不同,在内部控制上作法也就可能不同。这类功能上的差异,致使内部控制缺少共性,导致内部控制困难程度大。
2、数据保密性、安全性差,导致非法篡改现象紧急
有时候财务上的数据在非常大程度上关系着企事业单位存活与进步,但几乎所有些软件系统都在为健全会计功能和适应财务规范大伤脑筋,却没认真研究过数据的保密问题,所谓加密,也无非是对软件本身的加密,预防盗版。另外在进入系统时加一些诸如用户口令、声音监测方法和用户权限设置等限制方法,不可以真的起到数据保密有哪些用途。只须稍拥有一些数据库常识的人完全可以绕开会计软件的各种手段,通过数据库管理软件,直接读写这类数据库文件,甚至对文件中的数据直接进行增删修改等操作,如此会计数据的真实性和靠谱性也就没办法得到保证。除此之外,因为对计算机系统的依靠性非常强,计算机硬件和软件对会计数据的安全性起着十分要紧有哪些用途,如系统一旦瘫痪,或者受病毒侵袭,或者忽然断电,极易导致数据丢失。
3、企业对系统平时维护能力差,会计职员电算化水平急待进一步提升
因为软件开发商与用户的脱钩,再加上一个专业的计算机系统维护职员第一需要对计算机的软硬件比较熟知,第二对问题的查找要很有耐心,最后还需要较强的学习力,所以计算机的平时维护就成了一个问题。
4、电算化管理规范与实行脱离
目前的公司单位中一直出现如此一种状况,不少的职能部门他们的职责相互交叉,从而导致在管理实行过程中的混乱,使得管理规范与工作的实行都不可以正常的进行!
4、加大会计电算化条件下的内部控制规范建设
1、拟定财务管理系统业界规范
针对软件兼容性差这一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国家颁布相应的法律法规,从而对软件的输入输出等进行统一的规范,提升其兼容性,同时还可以促进整个行业的优胜劣退,提升整个行业的水平。
2、加大会计电算化信息管理软件的数据保密性、安全性
健全会计规范,制裁风险计算机安全的不法行为,加大机房管理,完善对病毒黑客等的防范手段。对会计信息资料进行按期备份,加大数据传输保密,采取口令规范,加大内部控制。
3、全方位提升会计职员素质,加大电算会计类人才建设
全方位提升会计职员素质,加大电算会计类人才建设就需要企业要持续的对职员进行培训,加大职员的专业技术和技能,尤其是引进新的电算化系统时必须要让软件公司对操作职员进行充分的培训,使其了解的认知软件与与其有关的硬件系统,以便于在出现问题时可以飞速的解决。
4、保障企业内部电算化管理与控制规范
企业需要打造计算机管理规范、会计工作管理规范,包含职位责任管理规范、平时操作管理规范、维护管理规范、机房管理规范和档案规范等,并保证得到全方位实行。使得企业管理与实行可以顺利进行,从而保障企业的资产安全、完整和会计信息的真实、靠谱。
采取了上述手段,对解决企业电算化会计信息管理软件内部控制中存在的不足和问题,提升内部控制水平无疑会有很大有哪些用途。